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以A市B小学为例
谢鑫
摘要(Abstract):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处在生理、心理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说脏话、不尊重师长、上课不准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撒谎、偷窃、欺凌、抽烟、喝酒等偏差行为日益严重。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宏观系统、外围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四个层面是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所致。在这四方面下通过个案和小组工作的方式介入A市B小学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帮助偏差行为青少年向良性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工作;青少年;偏差行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谢鑫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统计监测报告,2019-12-6.
- [2]李杰春.青少年偏差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40-42+64.
- [3]莫晓春:关于青少年年龄界定的思考[J],广西青年学院干部学报,2009(04).
- [4]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中华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78.
- [5]孙煜明:试谈儿童的问题行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4.
- [6]马慧霞,张建新.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
- [7]孔莉.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D].中南大学,2013.
- [8]杜宇婵,唐海波.城市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及社会工作干预--以家庭功能为视角[J].学理论,2015(04):149-150.
- [9]费梅苹:《次生社会化: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0-21.
- [10]陈如,肖金军.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01):30-33.
- [11]吴志铭,陈金鑫.在沪外来流动人口新生代犯罪及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3):70-72+75.
- [12]巨东红,邓玮.流动人口子女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基于厦门市J社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9,12(04):14-19.
- [13]褚好,余浩然.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及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08):48-52.
- [14]侯慧.诺丁斯关怀伦理视角下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会工作介入--以香港火凤凰青少年康和服务为例[J].青年学报,2014(01):57-60.
- [15]Grossard I,Forte H,Vilcot J P,et al.Al Ga As-Ga As polarization converter with electrooptic phase mismatch control[J].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2002,13 (8):80-82.
- [16]古丽孜亚·艾布列孜.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18.
- [17]道格拉斯:《越轨社会学概论》[M],张宁、朱欣民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 [18]王明月.个案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 [19]宋怡凡.儿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预防对策及治疗--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0):7-8.
- [20]共青团浙江省委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课题组,陈玉锋,钱永祥,荣德昱,张艳,缪书玥.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完善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帮教体系[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03):80-87.
- [21]刘江.父母依恋、同辈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J].青年探索,2016(04):52-58.
-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统计监测报告,20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