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文献综述的思考
郑艳茜;
摘要(Abstract):
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显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很多专家学者指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兼顾经济发展状况和能源、环境因素,其增长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就我国制度因素来看,政治上集权、经济上分权的中国式分权体制是造成经济与环境不协调发展的根本制度原因,同时,十九大指出:财政分权有助于我国经济从追求高速向追求高质的过渡,因此,财政分权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影响。文章基于国内外学者们的观点,分析财政分权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与间接路径,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式财政分权;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文献观点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艳茜;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杜俊涛,陈雨,宋马林.财政分权、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科学决策,2017(09):65-92.
- [2]林春.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财政研究,2017(02):73-83+97.
- [3]林春,孙英杰.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地区差异———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J].财经论丛,2017(12):33-42.
- [4]李斌,祁源,李倩.财政分权、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动态GMM方法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6(07):119-129.
- [5]李斌,李大倩.财政分权背景下的环境质量地区差异[J].中国科技论坛,2016(02):93-99.
- [6]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03):54-64.
- [7]马光荣,杨恩艳.打到底线的竞争———财政分权、政府目标与公共品的提供[J].经济评论,2010(06):59-69.
- [8]余泳泽,刘大勇.“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全要素生产率:“竞次”还是“竞优”[J].财贸经济,2018,39(01):23-37+83.
- [9] SOLOW RM.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 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1957,39(3):554-562.
- [10] Tiebout C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