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白洋淀水质评价
杨娜;陈国鹰;
摘要(Abstract):
选取2009—2017年监测数据,基于综合水质指数法并结合变异系数法赋权,对雄安新区白洋淀水质进行分级与评价。在分析过程中,采用8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站点中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离府河入淀口较近的南刘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淀边监测点端村水质情况恶化;淀内监测点中王家寨污染最为严重,光淀张庄、圈头、烧车淀和采蒲台的水质介于Ⅲ类和Ⅳ类之间;淀水下泄口枣林庄水质情况最好,达到目标Ⅲ类水质。
关键词(KeyWords): 白洋淀水质;综合水质指数法;变异系数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基金名称:本文系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8ZX07110-007
作者(Author): 杨娜;陈国鹰;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婷,刘静玲,王雪梅.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2):261-267.
- [2]高秋生,焦立新,杨柳,等.白洋淀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18,39(4):1616-1627.
- [3]高秋生,赵永辉,焦立新,等.白洋淀水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等[J].环境科学,2018,39(5):2048-2055.
- [4]梁慧雅,翟德勤,孔晓乐,等.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8):1236-1244.
- [5]王乙震,张俊,周绪申,等.白洋淀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季节性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7,38(3):964-978.
- [6]杨丽伟,陈诗越.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3):457-462.
- [7]郭伟,全向春,马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白洋淀水环境治理技术综合评价[J].广州化工,2011,39(5):126-129.
- [8]李凤超,刘存歧,管越强,等.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评价白洋淀水质现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405-410.
- [9]李经伟,杨路华,梁宝成,等.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在白洋淀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海河水利,2007(3):40-43.
- [10]张彦.基于BP神经网络在白洋淀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3:63-66.
- [11]徐祖信.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482-488.
- [12]徐祖信,尹海龙.城市河流水质常规评价技术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7):515-518.
- [13]徐祖信.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版,2005,33(3):321-325.
- [14]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 [15]门宝辉,梁川.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水质评价属性识别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10):1373-1377.